12月的泰國,不同的地區氣溫迥異:15日記者剛到曼谷時,友人穿著短袖連衣裙來接機;19日晚上抵達清邁時,街上已滿是穿著厚外套的人。然而,一直不變的是,那溫軟又洋溢著歡快的“薩瓦迪卡”(泰語中的“你好”),那發自內心的微笑,那友善熱情的眼神……
  為了更好地解讀中國周邊外交理念,更好地闡釋“中泰一家親,親上加親”,12月15日-25日,南方日報記者前往泰國首都曼谷、第二大城市清邁,走訪泰國知名僑領、高僧、學者、銀行家、知名企業家等各界人士,從泰國的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情況入手,講述中泰兩國民間的貿易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生動事例,為你展現更清晰、立體而感性的“中泰一家親”。
  華商眼中的泰國 這裡就是我的“魚米之鄉”
  在泰國站穩腳跟、取得長足發展後,華商們並未忘記祖國,他們的大部分人都在不遺餘力地為中泰兩國的友好發展做力所能及之事。
  泰國華商是泰國的重要經濟支柱,當地有不少大型企業由華商開辦。這些華商早在清朝時就已經來到泰國謀生,並漸漸融入當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華人開始在泰國經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為了消除與當地人的隔閡,也為了更密切地融入當地社會,華人開始主動放棄原來的中國拼音姓氏,而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語文字來當作他們的新姓氏,或採用當地原有的姓氏,後來稱之為“改姓名運動”。例如泰國第20任首相川·立派、第23任首相他信和第25任首相沙馬皆是泰國華人,他們也另有中文姓名,但在職期間都只用泰國姓名。
  為中泰友好做力所能及之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泰國連同其他“亞洲四小虎”成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經濟開始起飛,民眾對華人的態度逐漸轉化。當地傳媒更製作節目,講述華人在泰國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強調他們與泰國其他種族一樣,都是泰國人。
  對此,泰國新僑僑領、環球集團董事長、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桂雄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給予了一個很形象的概括:“泰國就是我的‘魚米之鄉’,我相信,在這裡只要安分守法、勤勤懇懇,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泰國站穩腳跟、取得長足發展後,華商們並未忘記祖國,他們的大部分人都在不遺餘力地為中泰兩國的友好發展做力所能及之事。
  知名僑領、泰國工商總會主席鄭芷蓀於2010年11月正式接辦泰國曆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星暹日報》。他說,當時接辦這份報紙,以平面媒體的發展趨勢及經營角度來看,並不是最佳選擇,但他還是毅然接辦。因為父親從小就經常提醒家庭成員,要珍惜老祖宗傳下來的方塊漢字,就算掉落在地上的中文報紙,切記要拾起來,千萬不要當垃圾踐踏。2013年11月,《星暹日報》更是牽手中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兩者強強聯合,欲打造泰國頂尖華文媒體。
  李桂雄的祖籍是廣東潮陽,1981年來到泰國。他多年來始終不願放棄一直在虧損著的泰國中文電視臺(泰國第一家中文電視臺),其於2000年成立的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更是多次為中泰兩國友好合作及商貿活動牽線搭橋。從該商會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泰國的青年華商超過70%都有回祖國參與投資的計劃。“現今,無論是泰國老一輩的華人企業家,還是最為活躍的青年華商,都將目光緊緊鎖定中國,特別是廣東地區,參與投資與合作。”李桂雄同時希望,中國不但要重視走出來的大企業,也要重視走出來的中小企業,給予他們資金上的支持。
  全力促成“大米換高鐵”
  東盟加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泰國華文教師工會主席羅宗正長期致力於泰國華文教育的發展。對李克強總理此次來訪,中泰兩國政府提出的“大米換高鐵”的合作方式,羅宗正表示,“作為東盟加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我們一向都是本著‘中泰一家親’的美好願望去促進中泰關係的,自從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後,這層關係就更加地親上加親了。就泰中合作建設高鐵這件事情,我們華人都一致認為由中國來做最合適,因為今天中國的技術是現代化、高水平的。只要質量保證,我們華人都會極力促成這件事。”
  政要眼中的中國 中國文化有助於管理國家
  泰國前教育部長素察第一次去中國時,因為不識漢字,只能在酒店里獃著。等把漢語學好了,希望明年春季或秋季帶家人去中國旅游。
  12月17日,記者在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採訪時,適逢泰國前教育部長素察·塔達丹隆威(Suchart Thadathamrongvech)教授來上“一對一”漢語課。
  素察剛學了半年漢語,語言表達尚不流利。聽說記者來自中國,素察趕緊拍拍胸脯用中文說,“我媽媽也是中國人,她是潮州人,我有中文名字,我叫‘張國泰’”。
  素察在泰國出生長大,曾去過10多次中國,他說中國曆史悠久、國土遼闊,有著偉大的傳統文化。他喜歡孔子學說里的“忠誠、孝順、仁義”,喜歡《三國演義》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希望能多學習些中國的文化精華,將其運用在泰國的管理上,為總理提出更有益的建議(素察曾為多任泰國總理擔任顧問,並擔任過財政部部長)。
  為了表達對中國的熱愛,素察還興緻昂揚地叫人備上筆墨,寫下了他的書法“處女作”:國泰民安。
  素察去年擔任教育部長時,非常重視漢語在泰國的傳播,曾多次會見漢語教學志願者。他說,現在泰國青少年非常熱衷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而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為泰國師生創造了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良好機會,他非常希望能有更多中國志願者來泰國傳授漢語。
  素察說,他一定要把漢語學好,記得第一次去中國時,因為不識漢字,只能在酒店里獃著,連吃飯都不敢出去。等把漢語學好了,他希望明年春季或秋季帶家人去中國旅游。
  ?視點
  安美德工業園締造者邱威功:
  中國人到泰國投資成功率很大
  東南亞最大工業園——安美德工業園的締造者邱威功先生是第四代華僑,祖籍廣東汕頭,但在他自己眼裡,已經是個徹頭徹尾的泰國人,願意“生於斯,死於斯”。
  今年3月17日,邱威功帶領他的房車隊伍開始環游亞洲,整個行程歷時7個月。
  邱威功說,這次旅行讓他深刻感受到中國的巨大變化,尤其是環保綠化、城市規劃方面,與他第一次(1980年)來中國時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同時兼任泰中商務委員會副主席的他,在旅游時偏愛觀察各個城市的規劃和經濟發展。他說,最喜歡雲南,因為那裡的自然環境很舒服。
  邱威功說,這次旅行,他覺得中國人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次在北京火車站,他看到有人專門跑到垃圾桶處吐痰,不再是吐在地上。但他覺得,中國人在對待陌生人時戒備心比較重,好幾次他問路都被人“冷處理”,這與在泰國有很大的區別。
  邱威功認為中國人到泰國投資的成功率很大。“目前,泰國為東盟共同體的中心,它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優惠的政策。其次東盟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勞動力比較豐富,投資前景十分可觀。”
  他說,現在安美德等主要工業區內的中國企業破產率為零,不少華人在多數投資領域都獲得了成功,而中國人的勤勞善良也給泰國人留下深刻印象。
  國之親
  在於民相交
  ?綜述
  今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始了其上任後的首次東南亞之旅,於10月9日至15日出席在文萊斯里巴加灣市舉行的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八屆東亞峰會,並對文萊、泰國、越南進行了正式訪問。
  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之間關係密切,2003年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建立後,雙方關係實現穩步推進,共同打造了“黃金十年”。輿論普遍認為,新的十年伊始,雙方將努力開啟中國—東盟的“鑽石十年”。其中,中泰兩國互為戰略伙伴,兩國關係被視為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友好合作的典範。因此,輿論也普遍認為,中泰友好合作關係在中國—東盟關係中有著很強的示範和引領作用,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全面提升了中泰關係,同時為中國—東盟未來“鑽石十年”關係的全面升級書寫了新的篇章。
  中泰兩國是近鄰,兩國人民的交往有著上千年的歷史。1975年中泰兩國正式建交,兩國傳統友誼得以延續,並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交38年來,中泰關係始終順利穩步發展,層次不斷提升。根據1999年中泰兩國簽署的關於21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以及2001年中泰兩國聯合公報,中泰雙方確認將中泰關係提升到“戰略性合作”關係……2012年兩國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泰,兩國共同發表了《關於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的聯合新聞公報》,為未來合作指明方向。其中,不但提出了“大米換高鐵”的合作方式,還願意商簽兩國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諒解備忘錄,以促進兩國人員往來。
  “國之親,在於民相交”。
  如今,中泰合作進入發展快車道,中泰友誼已融入兩國人民的血脈,深入到民間交往的各個方面。
  展望未來,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泰國國會演講時所說:“我相信,隨著兩國交往更加緊密,中泰睦鄰友好將像長江和湄南河一樣川流不息、奔騰向前,中泰全面互利合作必將奏響更加美好動人的新華章!中泰兩國一定會‘親上加親’。”
  文/圖 南方日報特派泰國記者
  童慧 李細華
  ?鏈接
  詩琳通公主倡導建立
  中泰第一所孔子學院
  中泰合建的第一所孔子學院,是在詩琳通公主的親自倡導下建立的。曾任該學院中方院長的傅增有先生說,“在泰國,詩琳通公主是中國文化的旗幟。”如今,泰國已經建成12所孔子學院、11所孔子課堂,是東南亞地區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
  任朱拉隆功大學(以下簡稱“朱大”)客座教授的傅增有先生,是1980年中泰第一批政府獎學金互換的留學生,2007年至今年7月擔任朱大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說起中泰關係,傅教授說,促進中泰友好關係發展,詩琳通公主功不可沒。
  傅增有教授說,詩琳通公主熱愛文學,曾把王蒙的小說《蝴蝶》、方方的小說《行雲流水》、池莉的小說《她的城》等中國知名作家的文學作品翻譯成泰文,使泰國讀者瞭解中國的現代政治和社會生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主像“走親戚”一樣地頻繁訪問中國。從北京到西藏,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從東北三省到西雙版納,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每次訪問,都有泰國記者隨行採訪報道,每天在泰國國家電視臺播出,因此泰國人民也天天從電視報道中跟隨著詩琳通公主,“參觀訪問”中國的工廠、農村、學校和名勝古跡……
  傅教授說,公主不但自己身體力行學習漢語,還積極地推動漢語在泰國的傳播,對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建設給予有力的支持。“朱大孔子學院就是在詩琳通公主的倡導和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公主2006年4月到中國訪問。她表示,現在泰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建立孔子學院,朱大應當響應。於是,詩琳通公主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到北大訪問,在4月5日那天(中泰)簽署了北京大學與朱拉隆功大學合辦孔子學院的備忘錄,詩琳通公主出席了簽字儀式。第二年,2007年3月26日,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揭牌。詩琳通公主親自揭牌,同時題詞‘任重道遠’,這幾個字表明瞭公主對孔子學院的一種期盼。”
  總策劃:張東明
  總指揮:孫愛群 胡 鍵 薑 暉 郎國華
  統 籌:練學華 梅志清 張翼飛
  柳劍能 劉江濤
  執 行:羅彥軍 金 強 胡念飛 謝苗楓
  周虎城 何勇榮  (原標題:中泰一家親:清晰立體而感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ppitm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